《七律·答李四秀才邀住渭北》:“本来今岁合云游,性劣那堪道未周”。《七绝·答陇州肖防判书召》小序曰:“因事别陇山,过亭川,届石灰寺,盘桓数日,趑趄未决。公书忽至,欣然乃还”。历史上,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西行之旅。
兴定三年(1219年),年逾七旬的邱处机西行万里,于1222年(兴定六年)于铁门关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会面,同行的弟子将此次西行的经过写成了《长春真人西游记》。
游记将此次西行的路线、风土人情以及邱祖与成吉思汗的几次对话都做了详尽的记录。
2
全真教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丛林制度,还采用挂单制方便道士云游,即云游道士可以在各地的道院中留宿。全真龙门派挂单有一套完整的规矩,根据来者的语言和行动即可判断是否为本门派,若不属本门派,便婉言谢绝,称为“起单”。
在全真道的发展过程中,云游从教义、制度以及传道实践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全真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云游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白玉蟾曾有一首《云游歌》传世,开篇一句:“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
文中后来又写到路途遥远、钱文不多,需要忍饥挨饿,但这无法影响白玉蟾云游的决心:“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忽忽莫怨天。”可见,云游是一件极其苦的事。
与全真道一样,白玉蟾将云游当作修行方式的同时,更将其作为一种传道的方式。
据《历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开禧元年,白玉蟾在广东罗浮山遇道士陈楠,拜其为师,嘉定六年(1213年),陈楠去世。
后“乃独往还于罗浮、霍童、武夷、龙虎、天台、金华、九日诸山”;之后,又游江西西山,建西山玉隆宫;其足迹遍布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遍布整个南宋境内。
白玉蟾精通诗文,擅文辞,云游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每到一处,他便留下诗词文章,如庐山的《太平兴国宫记》等。
古代道士云游是一种修行方式,是一种学道、问道、悟道的方式,更是一种传道、弘道的方式。对于现代人,我们可以选择在工作学习之余,走出喧嚣的城市,亲近自然。祖国的青山绿水、民俗风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阅历,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