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序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

王昌龄

的《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拼音

所属合集

#荷

#小学沪教版

#初中苏教版

#初中北师版

#初中沪教版

#荷花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查看全部 ∨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查看全部 ∨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查看全部 ∨

赏析

此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查看全部 ∨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荷花的别称。

乱入:杂入、混入。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是用同一种颜色的衣料剪裁而成,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就再也分辨不出,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绝美的采莲画面。诗的前两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运用巧妙的比喻,将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和荷叶融为一体,把少女娇艳的脸庞与盛开的芙蓉相互映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少女与大自然和谐交融的美妙景象,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美。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则充满了动态与情趣,采莲少女混入荷叶荷花丛中,让人难以分辨,直到传来清脆的歌声,才发觉原来是采莲人来了,这样的描写细腻而微妙,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活泼氛围。整首诗不着一个“采莲”,却处处都有采莲的影子,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少女的青春活泼、自然风光的清新秀丽高度融合,营造出一种灵动而美好的意境 。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

相关文章

瓠子为什么会苦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瓠子为什么会苦

07-01 9238
冰柜保鲜柜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冰柜保鲜柜

06-29 1451
crm是哪个国家的概念公司名称
365bet亚洲真人

crm是哪个国家的概念公司名称

07-21 1747
首页>汉语词典>下学的意思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首页>汉语词典>下学的意思

07-20 780
蚂蚁庄园怎么看每天的数据分析
365BETAPP官网

蚂蚁庄园怎么看每天的数据分析

08-14 1249
刺客组织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刺客组织

07-14 5820
7、梦幻西游 夜罗刹价格
365bet亚洲真人

7、梦幻西游 夜罗刹价格

08-13 7002
设置并访问另一台电脑的共享文件夹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设置并访问另一台电脑的共享文件夹

07-02 4604
华为手机闹钟铃声设置在哪里
365bet亚洲真人

华为手机闹钟铃声设置在哪里

08-21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