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当OFO被资本抛弃,他的内控痛点究竟在哪儿?

【案例分析】当OFO被资本抛弃,他的内控痛点究竟在哪儿?

独角兽ofo从昔日共享经济下的资本宠儿到如今的困局,原因可谓众说风云,但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加剧了资金链的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1预算管理缺失,大额资金支出无计划性

从北大校园走出来的ofo,希望通过不断投放小黄车来占领更多市场,这需要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生产。所以,如何有效、有计划的使用资金、配置资源就成了ofo经营层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但是ofo创始人均为学生,对于商业公司的日常运营和资金管理显然并不擅长。特别是在市场推广费的使用上可见一斑,数亿的推广费用并无预算。冠名卫星、请流量明星代言、媒体广告投放,一次次上千万的重金投入与实际经营并未建立太过直接的联系,似乎仅是为了融入更多社会资本造势,但这也给公司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

笔者建议,ofo在资金使用的管理方面首先应从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完善,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其一,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梳理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目的和使用前景,编制企业年度预算,慎重审核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其二,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ofo还应当将年度预算细分,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和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管理,确保预算刚性;其三,经营层应明确各项支出指标,确保扩张期间的市场开发和资产投入费用的合理性,实时监控现金流的稳健性。

2资金支出与报销流程不完善,内部审核不到位

ofo前期资金充裕,公司经营层对资金支出与费用报销管理未树立管控意识,内部支付程序过于简单:市场推广费与车辆采购费等都不需要层层审核,打款特别快,报销完全无难度;某些级别员工,出差报销费用只要找人贴发票,基本没有内部审核流程;快递费等日常运营费用基本不考虑成本因素……

笔者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时应关注资金支出与费用报销的合理性、准确性,才能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就ofo而言,应完善资金支出与费用报销的内部审批控制,严格规范资金的收支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其一,业务部门在支出费用前应提报相关负责人款项的用途和预算,部门负责人在费用发生之前有效监督费用列项的合理性,大额资金支出还应由公司经营层集体决策;其二,财务部门在办理报销业务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对费用的合理性二次进行审核,并对报销单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验证,只有履行公司制度要求规定的审批程序后方可支付与报销。

3供应商管理缺失,回扣现象层出不穷

ofo的主要资产就是投放的自产自行车,采购与维护自行车是公司的主要运营成本之一,所以车辆供应商与维修供应商管理已成为影响ofo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但有爆料称,有的城市通过熟人之间利益的输送,以此充好,将旧胎当新胎,将破车重组当新车卖给公司。这些都无形中让ofo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想要遏止此类行为,一方面ofo需完善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制度,总部作为制度归口管理单位,应细分供应商管理要求并每年进行更新、修编,确保供应商管理要求的可行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搭建供应商准入、过程管理和年终评价全过程的管理循环。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根据ofo的经营模式,总部应作为管理中枢,对供应商管控统一提出指导意见,并将具体监管任务层层分解至各个城市与区域团队;其二,各城市运营团队仍是供应商管理的归口单位,由运营团队推选拟选定的供应商并说明推选理由,区域团队进行复核并审查关系户的情况,相关结果定期备案至总部;其三,总部每年应发起供应商评价,对城市和区域团队的供应商管理情况进行审查,避免出现城市或区域运营团队串通好友谋取私利的情况。

简而言之,ofo的快速崛起和陨落,折射出当下不少独角兽企业面临的内控痛点——是否能够在资本大量涌入的时候搭建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管好钱、用好钱,保持清醒的管理头脑与持续运营,保证自身的资金管控水平能够驾御疯狂涌入的资金并抵御寒冷的资本严冬。相信这样的独角兽企业不仅不会如ofo般变成一只“困兽”,而是能成功晋级成为一头行业的“神兽”。

来源:张明钰 吴颖杰

END

转载 / 投稿请联系:cpacfo@126.com

编辑:渃涵

声明:除发布的文章无法追溯到作者并获得授权外,我们均会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如作者见到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再得到您的授权后重新发布或第一时间删改,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